首页 > 清风苑 > 榜样 正文

榜样

清风执笔 润物无声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15 11:27:26

  “《普洱市纪检监察志》中有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生动的照片,是我们了解普洱市纪检监察工作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在9月9日召开的审稿会上,云南省普洱市纪委监委二级调研员、三级高级监察官苏贤益牵头编纂的《普洱市纪检监察志》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好评。

  自2007年调入普洱市纪委,苏贤益历任宣教调研室主任、宣传部部长等职务。他带领同事们倾心打造当地的纪检监察网站、电视栏目、微信公众号,用心用情用力将纪检监察宣传平台打造成思想教育的阵地、舆论引导的平台、文化培育的土壤和社会动员的纽带,为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贡献了力量。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推进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普洱市纪委监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纪检监察史,了解前人做过的工作,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但是,普洱市纪检监察机关一直没有系统、完整、全面的史志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其实,从2007年起,普洱市纪委监察局曾数次组织编纂《普洱市纪检监察志》(《普洱市纪检监察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又数次中止编纂工作,没有形成可供学习借鉴的完整资料。

  2024年初,普洱市纪委监委再次启动《普洱市纪检监察志》的编纂工作。考虑到苏贤益作风扎实、工作认真又任劳任怨,加之其亲身经历过不少重要事件,曾经拍摄很多照片、写过很多文字材料,领导决定由他带领编写组来做这项工作。

  接到工作任务后,苏贤益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广泛查阅参考书籍,多方请教修志专家,认真起草《普洱市纪检监察志》编纂工作方案、篇目结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志书编纂的最大困难就是收集资料,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苏贤益带着编写组成员逐一拜访熟悉普洱市纪检监察工作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深入10个县(区)纪委监委以及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对志书涉及的内容进行调研,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笔记、报刊用稿剪贴本、相册等背到办公室,在故纸堆里一遍又一遍查找、整理、核实淹没在各个角落里的纪检监察历史事件。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苏贤益既是组织者,也是执行者,除了指导县(区)纪委监委和市直相关单位撰写各自内容,他还完成了“大事记”“宣传教育调研”等章节20余万字的撰写。

  苏贤益来自基层,对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2010年3月,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纪委常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刀会祥因公殉职,苏贤益通过实地采访撰写了生动感人的人物通讯《平凡人生的真情奉献——追记普洱市景谷县纪委常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刀会祥》,文章刊发后,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从事纪检监察宣传工作期间,苏贤益先后采写了11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风采和价值追求,增进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了解、理解、信任与支持。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苏贤益的身影。2021年7月,已经退居二线的苏贤益参加普洱市第一批强边固防突击队,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中缅边境的南卡江畔驻守了一个月。在艰苦条件下,他每天和队员们一起徒步巡边、挖垃圾池、修排水沟、抢修被洪水冲坏的饮水池,回到卡点后他主动承担起为大家做饭的任务。为了让送来的鲜肉不腐坏掉,他将其做成脆香酥软的油炸肉,好多队员从边境回来后还经常谈起守边时吃的“苏氏油炸肉”。每天临睡前,他都打着手电筒把当天的守边情况记录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记录了两万多字的随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临近退休年龄的苏贤益依然每天戴着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前写稿、改稿,与《普洱市纪检监察志》编写组的同志一起讨论稿件,修改完善稿件,似乎永远不知疲倦。(通讯员 高彩仙)

>>><<<